广州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,而珠三角
港口林立,何不整合资源,建设环珠江口组合港?日前,广州市政协召开常委会,围绕“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”开展专题议政,并给出了一份100多页的调研报告及建议。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,是本届市委、市政府的重要决策,也是市政协今年的重要政治协商内容之一。在今年二、三季度期间,市政协围绕这一专题组织了专门的调研组,相关政协委员与智库专家走访了市多家单位,还赴上海、重庆、宁波、香港和广西北部湾港口城市开展学习考察,借鉴
航运中心建设有关经验。
定位:广州应做“腹地型”国际航运中心
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分析,国际航运中心大体分为服务型、腹地型及中转型。伦敦是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代表,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,航运服务业高度发达。二是以香港为代表的中转型国际
航运中心,具有国际中转的区域条件和优良的税收环境以及自由港政策。三是以鹿特丹为代表的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,港口规模庞大,同时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广阔的经济腹地。
她认为,纵观广州的区位、交通特征和货物走向特点,综合考虑与香港、深圳的适当错位,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腹地门户型中心。
差距:航线不足 未形成海陆联运
2014年,广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跨越5亿吨大关,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国内第四、第五位,全球第五、第八位。广州港近年来已经逐步实现了由河港向海洋集聚,由港口经济港、集装箱支线港向干线港的转变。
向晓梅发现,从横向比较,广州仍然存在较大差距。首先是基础设施能力有限,港口辐射力不强。广州港万吨以上生产泊位只有上海、天津、宁波-舟山的40%、67%和47%,而且出海航道宽仅243米,难以适应世界海运业船舶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。
广州港目前只建有3个内陆无水港,而天津建有23个;深圳港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5条,南沙港疏港铁路迟迟未动工,铁水联运2014年才超2万标箱,未形成海陆联运的物流大格局,港腹间联动功能较弱。
从航运能力看,南沙目前有外贸班轮航线46条,远低于香港的230多条和深圳的230多条(其中盐田90多条)。港区整体大通关效率不高,南沙查验中心数据显示,虽然海关实际查验仅需29小时,但是集装箱进场到出场平均用时33小时。
另外,港口软硬件投入和配套建设远没达到国际枢纽港应有水平,导致本地专业市场商品有很大部分未选择从南沙进口,也影响了出口小商品的进一步做大做强。
体制:“五龙治水”变“五龙闹海”
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马路平提出,我国目前的港口管理体制,形成了政府部门(包括港口行政管理部门、区划政府)进行管理,以国有港口企业为主进行港口运营,各类经济主体共同参与的双层组织结构。其中,政府的行政运行机制、规制决定着港口企业的市场运营机制和港口发展,也影响着各类经济主体的发展。
实际运作中,职能部门对港口、口岸进行管理和检查,形成了海关、商检、卫检等国际贸易检查管理机构。近年来,国家下放了港口管理、规划、投资等权限,将参与港口建设的政府主体由中央政府变更为地方政府,实行了港口企业与港航管理机构的分离。
而实际运作中,部门之间互不隶属,各种规范、制度互不协调,降低了港口效率,减弱了港口竞争力,“近期发生的天津港爆炸事件,说明港口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,有些地方多头重复管理,有些地方却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,‘五龙治水’,经常演变成‘五龙闹海’。”
随着竞争加剧,各地对港口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大,重复建设、相互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;国有港口企业是港口建设的主力,由于体制上政企分开并不彻底,港口企业的运营依托于政府的支持,是行政区划政府实施政府意图的主导力量,港口企业实施与其他港口合作的经营策略,受到政府行政利益的极大制约。
马路平提到广州港:广州港疏港铁路建设计划一再拖延,铁路建设归交通部门管理,省市对其规划及实施情况难以掌握;又如广州新火车站属于番禺区,南沙港属于南沙区,如何实现区划之间的沟通和合作,发挥联运优势,即使在一个市内,也存在一定障碍。
挑战:珠三角港口群无序竞争
向晓梅认为,珠三角港口群无序竞争是广州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挑战。
目前,珠三角已形成“世界级”规模的港口群,香港、广州、深圳三个大型综合性港口为枢纽港,珠海、惠州、虎门、澳门、中山、江门、新会以及肇庆、佛山等中小型港口共同发展。
“但60多个运输港口分布在广州港周围将近100公里的范围内,港口泊位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,腹地重叠、重复建设,相邻港口竞争更趋白热化,资源浪费和内部恶性竞争十分严重,各大小港口发展定位模糊,功能不突出,布局缺乏协调,区域内的分工协作与差异化发展不足”,向晓梅指出。
她认为,整合珠三角港口群是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。从广州港、深圳港、香港港的比较来看,广州港具有好的腹地条件和货源、成本优势,以广州港为龙头,整合珠三角地区的中小港口具有一定优势。
虽然香港港口的国际班轮密度、作业效率和传统航运服务业优势将长期领先,但香港港近来受到广深港口国际中转和支线运输业务增加的影响,其腹地货源量将被进一步削弱。而深圳港在区域性交通设施建设上,其网络密度和效率也弱于广州港,在货源汇集方面,广州港将更具优势。
对策:建环珠江口组合港 试行会员制
怎么办?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秘书长陈其海提出,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,必须发挥叠加政策优势,把开发区、南沙新区和自贸区政策、CEPA政策、保税区政策、珠三角规划纲要、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都利用起来。他还期待,把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上升到省和国家战略的高度。
马路平对港口体制机制方面的建议是:建设环珠江口组合港,可参照国际组合港模式,试行会员制。这样既可以解决无序竞争,也可以推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体制机制创新。
什么是组合港?是国际组织提出的国际航运中心第四代功能建设的主要内容,通过电子化、智能化手段,使各个港口相互联接为整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,形成“低碳智网”,改变旧的运营机制、利益机制,形成港口合作机制,合理利用资源、避免过度竞争。
国际上,纽约-新泽西组合港、欧洲海港联合组织(ESPO)、日本组合港、韩国釜山组合港等都闻名于国际航运市场。
国内近年已发展出上海、大连、重庆、河北、福建、邻近广东的广西北部湾等组合港,河北和广西北部湾组合港还形成了全省规模的港口合并。浙江也要在原来宁波-舟山组合港的基础上,将全省港口合并为统一的组合港。 采写:南都记者 李文
以前没怎么做航运中心的时候每个港口都有大的临港工业区,但现在不能太大,因为广州土地宝贵。将来GDP增长怎么来?不能靠制造业,没那么多土地,只能靠服务业……———市政协副主席平欣光
航运中心怎样带动经济发展?如果只是带动港口周边,把货物集中在你这边,只是会使交通更堵塞。就像黄埔区一样,港口在,房价上不去,交通堵……所以就有围绕航运中心发展什么产业的问题,要研究航运服务业、临港产业特别是临港工业怎样做大做强,实际上临港制造业恰恰是现有研究忽略的。———市政协委员黄小彪